发布信息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 文章 > 行业资讯>黔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

黔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

发布日期:2021-06-17 来源:网络分享分享:

收藏资讯

     喀斯特地貌的水土容易流失,地处麻山腹地的罗甸县边阳镇深井村,全村人用水要到20多米深的天然水井取水,因此得名“深井村”,用水难可谓远近闻名,而这历史顽疾在2020年宣告“痊愈”,因为自来水引到了村民的家里,这是他们第一次饮上安全的自来水。

    农村饮水安全连着基本民生,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便成了一场久逢甘霖的解渴之道,而罗甸县水务局以水滴石穿的奋斗精神,于2021年2月被评为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,受到党中央、国务院的表彰。

    罗甸县为代表,为破解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瓶颈问题,州委书记唐德智亲自安排部署,指导州水务局牵头制定《黔南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于是,黔南州顺势而为,从2016年起,共计投入资金20.27亿元,在包括麻山、瑶山、月亮山在内的深山区石山区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41处,改善了全州剩余210.99万农村人口(贫困人口39.26万人)的饮水条件。在这最集中的5年里,全州水务系统以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初心使命,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,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。

  “我们以前做饭用的水都是‘泥巴水’,从山坡上接下来,不干净不卫生,有时候还不一定有水。现在一打开水龙头水就出来了,水质好,还能够进户上楼,太方便了。”罗甸县龙坪镇旧寨村村民王仕逃说,缺水成了生活之贫、生产之困的源头,有了水,生活也就有了生命之源。

为了群众的生命,为了浇灌生活的希望,州水务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,在全州修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339处,惠及人口352.68万人,实现了饮水安全全覆盖,并形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,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的“建而不管、管而不善”难题得到全面破解。 2019年5月黔南州出台《黔南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指导全州12个县(市)制定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、管理制度或管理指导意见,全面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度,保障工程长久发挥效益。如今,全州5339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部落实管护主体、管护责任人及其电话,公司化企业化规范管理覆盖率达74.7%,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

     其中,龙里县以高坪村农村饮水安全自治管理模式衍生出“三个三”管水模式,即:坚持县委县政府主导推进、坚持市场运作管理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三个原则;建立产权归属、五级管水、分类补贴三大机制;强化节水宣传教育、水量预警调控、水质动态监测三大举措,解决“谁来管”“怎样管”“管得起”问题。贵定县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,签订《城乡供水一体化PPP合作框架协议》,将县自来水公司、乡镇供水公司委托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,对全县的原水、输水、制水、供水等问题进行综合调控;平塘县以县水务公司为载体,采取“三片区、七水源、八水厂+N条管道”的建设模式,围绕“农村供水城镇化、城镇供水一体化”的思路谋划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实现全县98%的人口公司化管理,积极推进城乡一体统筹发展。

     从无到有,从差到优,从点到面,黔南大地因为农村饮水安全而更加生机盎然,青山绿水通过一条条自来水管道连接千万家,滋养千万人。

     顺势而为,便会水到渠成。黔南州按照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尽量向周边延伸的原则,将加大饮水安全“水网”工程建设,扩大集中统一管理覆盖范围,提高公司化企业化管理覆盖率,同时进一步保障工程管护经费,进一步推广村民自治管水和加强管水员队伍建设,谋划好“十四五”农村供水保障规划——以城乡一体化供水为发展方向,因地制宜,近远期结合,有序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改造,进一步提高全州农村供水保障水平,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供水保障支撑。